2021年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涉及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可容纳250万人居住,并在北部都会区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同日,特区政府公布了《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这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首份由香港特区政府编制,在空间观念及策略思维上跨越港深两地行政界线的策略和纲领。
北部都会区基本情况
规划基础:以《香港 2030+:跨越 2030 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为基础,并参考了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给予香港的支持,对《香港2030+》策略中的北部经济带进行了扩展。
发展目标:北部都会区将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以创科产业为经济引擎的都会区,与维港都会区并驾齐驱,相辅相成,并借都会区的发展加强香港与深圳合作,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规划范围:香港地区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并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
土地面积:总面积300平方公里,相当于香港特区全境面积1/3,其中将打造成为“香港硅谷”的新田科技城占地11平方公里,提供科创用途楼面积相当于16.5个香港科学园。
人口发展:当前为95.4万人,未来将容纳约250万人居住,并提供65万个职位,包括15万个创科产业相关职位。
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的专责机构”,统领特区政府各相关局署与深圳互动,包括了总计7个与内地连接的陆路口岸。
加强港深互补合作
战略性空间布局协同:北部都会区将配合深港跨境口岸和交通基建,与深圳形成“双城三圈”的战略性布局。
“双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东包括了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双城三圈”完整覆盖了深圳发展最成熟及发展动力最活跃的都市核心区和深港口岸经济带,以及香港境内城市建设资源正在高速汇集并拥有庞大发展潜力的北部都会区,有利港深政府共同促进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紧密合作,强强联手,产生“1+1>2”的效益。
科创产业升级、融合发展:北部都会区将打造新田科技城,发挥更具规模效益的科技产业群聚效应,将推进香港产业的升级与融合发展。
全面发展创科配套设施,打造香港“硅谷”:现有深港科创园与新田-落马洲一带地方将扩容提升为新田科技城,联同深圳方面科创园区,组成总面积约5.4平方公里的深港科创合作区。建设总住宅单位数目将达92.6万个,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并提供65万个职位,包括15万个创科产业相关职位。通过聚集创科企业及配套支持设施,形成完整的创科产业生态系统。
深港两地产业优势互补:在产业结构上,香港金融、航运、贸易发达,深圳在制造业和科技产业是强项,两地可以优势互补。在科创产业链上,香港多所大学跻身全球大学排行榜百强,拥有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医学、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基础科研创新能力强,并在知识产权、金融法律方面处于世界前列。深圳及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完善,技术供给和成果孵化能力较强,创新创业环境活跃,能为香港提供中间技术研发转化平台,以及后端支撑产业持续成长的应用市场。
在河套片区,深港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合作已经展开,例如已建设位于河套的国际量子研究院、香港大学病毒学研究所等,实质推进和落地的优质科研项目与机构超过140个,已形成集聚态势。预计以生物科技、金融科技及再工业化为主轴配合新田科技城和前海的深港合作发展,将每年为香港创造7000亿至7500亿港元生产总值。
深港政府联合推动:深圳方面,已积极制订深圳科创园区建设和产业政策措施,加强与香港的交通基建连接,亦提出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香港方面,正研究以混合模式发展创科用地,并考虑采用双信封制招标方式批地至大型创科企业,吸引高端制造业和科研机构落户香港。
深港科技园相关政策
未来新格局及展望:北部都会区占香港近1/3土地面积,可容纳人口超过香港目前人口的1/3,林郑月娥表示,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北部都会区拥有七个跨境陆路口岸,是香港境内促进港深融合发展和联系大湾区最重要的地区。未来将有望打破香港百年来“南重北轻”的旧格局,最终形成包括中环金融中心在内的南部维港都会区,与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为重点的北部都会区的新格局。
北部都会区建设,多维度地承载了香港本地经济社会转型的核心战略诉求,是香港把握国家“双循环”时代机遇、又一次创新变革的历史选择。北部都会区建设亦是充分发掘区域资源协同潜力,加快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
未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区域协同发力中,香港将发挥优秀的大学资源和基础研究实力、国际化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优势,结合大湾区其他城市拥有的前沿科技研发能力、丰富的土地和人力资源、强大先进制造业和转化科研成果能力,寻求“科技”突围,提升香港业界的竞争力,更好的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大湾区科创基金将特别关注这一区域的科创产业发展,通过项目投资等方式助力深港科创要素的加速融合。